跳到主要內容

Robert Shiller's Speech in Taiwan


今天的大師論壇在台北國際會議廳舉行,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聽眾,包含阿公阿嬤到學生都熱情參與,Robert Shiller今天的演講內容相比昨天政大場,反而更加學術,像極了給財金/經濟所碩博士生的初階課程內容,和他在2013年獲頒諾貝爾獎給的課程演說十分類似。從最簡單的現值PV公式,推導未來營收和股利折現回來相對應的股價表現。

到著名的猜測選美優勝者議題,人們應該猜測誰是大眾最喜歡的女性臉孔,而非自己最喜歡的臉孔長什麼樣子。就像選股票一樣,要預測誰是大眾的最愛,而非只考量自己的偏好。中間也提到他不贊同Fama的理由、行為財金的演進、equilty premium puzzle (股市的報酬為何比美國國債等無風險資產高如此多) 甚至連variance bound test都出現在演講內容。Shiller笑稱很多聽眾看到PV這種公式就暈了,所以報紙中的專欄都不會提到任何數學式。

大師演講的第二段請到劉遵義院士,他長期在史丹佛經濟系擔任教授,並且擔任過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著名的研究包含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成長和發展。在今天的演講中,他也回顧了台灣在二戰後,是如何克服高通膨、出口轉型等議題。

論壇的下半場是由周行一教授主持,由Shiller、劉院士、和外資分析師楊應超對談Narrative Economics,Shiller先談到這主題的起源和未來可能應用,然而劉院士隨後提出一些研究執行上的困難,像是很難分別語氣情緒 (sentiment)、很多noise和甚至假新聞 (Fake news)等問題。Shiller也說到fake news只是新名詞,但並非新現象,早在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就有很多報紙出現假新聞。

座談的過程中也提到像是Trump上台、科技產業的日新月異,像是AI應用、自動化會不會取代人工等議題,都是Narrative economics的可能現象。Shiller也提到股市的變化性很大,就連同校Yale的大老Irving Fisher,也曾在20年代底的金融大恐慌前9天發表“股市達到永恆的高原”(reached what looks like a permanently high plateau),結果之後不但賠掉自己的房子和財富,學術名聲也留下污點,十分可惜。


在演講中間休息時,有剛好抓到一個空檔,和Prof. Shiller簡短交談,請教授在他的書籍<金融的美好社會> (Finance and The Good Society)簽名,留作紀念。

或許也可以提出一個Narrative econ的故事,得到Prof. Shiller的簽名和簡短交談,研究功力可以有加乘的效果 (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