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Robert Shiller's Speech in NCCU


201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這週應邀來到台灣演講,主題是關於股市和房市的資產價格,以及他近來在美國AEA年會主講關於Narrative Economics的主題。

Shiller除了學術研究做得好之外,他也撰寫許多經濟財金的大眾書籍,著有<非理性繁榮> (Irrational Exuberance), <動物本能> (Animal Spirits), <金融的美好社會> (Finance and The Good Society), <釣愚> (Phishing the Phools)等經典財金書籍。

首先Shiller相比美國的股票指數 (經通膨調整),和實質薪資做比較,在90年代末期有大幅上升的情況,2008年金融海嘯時,大盤指數和薪資都出現下降的現象。

Shiller也有準備台灣股市的資料,一樣是有經過通膨調整,所以指數看起來沒那麼高。指數在80年代末期迅速飆漲,但在短短一兩年之間便快速滑落,Shiller說這種漲跌幅度,在世界的資本市場歷史中,都算十分罕見。

接下來進到今天的另一個重要主題,Narrative Economics的議題探討,Shiller表示歷史上很多股市的飆升和大跌,都跟人們敘說的故事相關。且故事會代代相傳,就像是20年代末的大蕭條,在場觀眾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那個時代的故事。但有的故事內容未必能反映真實的情況,像是在金融恐慌時期過後,道瓊成分股的30檔股票,沒有一檔是下跌的,但人們只會記得那段恐慌的時代。


Shiller也收集關於台灣股市那幾年大幅上揚的故事,他用美式英文腔提到當時風行的「大家樂」,十分有趣。

然而經濟財金學界對於Narrative,十分不熱衷,認為我們的研究議題,不會受到這種故事影響。接著他用Laffer curve做舉例,經濟學家Art Laffer在70年代時,相傳與一位記者在吃飯時,畫了這個著名的曲線在餐巾紙上,提出這個理論。結果這條著名的曲線在80年代於英美政府採用,新聞也頻頻使用這個詞彙,結果Laffer curve這個專有名詞的名聲,遠超過Laffer本人。Shiller也開玩笑說,很多經濟重要發現,都是在發表10年之後才流行於世人口中。

此外,房市的漲幅也和人們的搜尋有關,像是‘flip house’這種詞彙,代表著買入房子之後,又迅速轉賣,這個搜尋字在美國房市正夯時,快速成長。

Shiller在最後總結,隨著有愈來愈多資料出來之後,我們可以結合像是流行病學,分析病毒如何擴散等跨領域結合,分析人們口中的故事,到底是如何影響金融市場,會是未來的研究趨勢之一。

進入Q&A階段,我也有舉手發問,關於為何目前的美國股市波動性低 (VIX),但政治不確定性卻很高,這中間的差異要怎麼解釋。Shiller表示或許可以用Narrative去解,但目前還沒太多研究,或許是個不錯的論文研究主題!


後記:今天演講最開心的事情除了親耳聽到Shiller的分享之外,就是跟以前政大財管系的老師們:屠老師、周老師、岳老師、吳老師、還有現任的政大校長周行一老師在內,閒談自己最新的錄取情況,和前兩年在Duke讀書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