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0726 Nobel Economist: Edmund S. Phelps


Edmund Phelps出生於1933年7月26日,是著名的總體經濟學家,研究主題包含就業、通膨、薪資、人們的儲蓄消費行為等方面,並且評估經濟成長和政策的短期、長期影響,在2006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菲利浦曲線 (Phillips curve) 是解釋通膨和失業率的反向關係,也就是高 (低) 通膨常伴隨著低 (高) 失業率,然而Phelps在60年代對此理論提出挑戰,他表示通膨並非只和失業率有關聯,也必須考量到人們對於物價和工資的預期。Phelps也提出效率工資 (efficiency wage) 的概念,也就是此工資較一般來得高,因為公司希望吸引或留住人才、降低人員流動率,這可以解釋自然失業率 (nar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的發生原因,描述經濟體在充分就業之下,仍然會發生失業的情形。

Phelps另一大理論貢獻在於資本形成的過程,究竟要多少的儲蓄率,以在維持消費和經濟成長,Phelps提出的黃金律 (golden rule) 是「像他們對你們一樣對待別人」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也就是消費和儲蓄水準應該在每一世代,都維持在類似的水準,以支應所需的經濟成長率。Phelps的研究也強調投資在教育以提升人力資本,以及投資R&D,皆對於經濟成長和生產力有所助益。

Phelps大學是就讀Amherst,在那裡受到人文社會和哲學等學科的影響,最後選擇經濟學作更深入的研究,在耶魯經濟博士班期間,受到James Tobin, Thomas Schelling等人的影響,畢業後在RAND公司、耶魯、賓州大學等地工作,從70年代至今都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Phelps平日喜好音樂,高中時喜歡吹奏小號。

Reference:Phelps Home Page, Nobel website, Wikipedia,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