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Ketchup Economists | 番茄醬經濟學家



財金(finance): 無套利(no arbitrage), 一價定理(Law of One Price)

Larry Summers在30年前嘲諷財務經濟學家是番茄醬經濟學家(ketchup economists),喜歡分析實際的數字和資料,但只在意是否有套利空間,不在意價格背後的原理。舉番茄醬為例,假設買兩罐100公克的番茄醬,是否等於一罐200公克的番茄醬價格呢?如果兩者不相等的話,則人們可以從中間賺取價差套利。

經濟(economics): 供給和需求 (Demand and Supply)

反觀他所說一般經濟學家,他們喜歡建立模型,但不一定在意是否有資料佐證,想要了解價格和數量變動背後的供給和需求變化,或許是原料番茄的價格改變,也有可能消費者變得不喜歡番茄醬,而喜歡其他醬料搭配食物,諸如此類的原因導致番茄醬價格產生變化的現象,但這群一般經濟學家也常忽略金融市場是如何運作在實物的價格上。

雖然時至今日財務和經濟之間的研究主題有許多改變,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兩者的研究關係更加緊密,但以上的故事依舊帶給我最大的啟示:雖然我主要研究主軸是放在財務經濟,但研究不能只在意價格能否套利的單純現象,更要在意價格及量為何會改變的背後發生成因,另外不論是模型的理論推導,還是實證的資料分析都在研究中不可缺少.

補充: 國外的財金研究主要分成兩大領域,以下為粗略的簡介:
  • 資產定價(asset pricing): 從資本(capital)提供者的角度出發,探討金融資產(ex: 股票、債券) 價格變化的成因,研究各資產價格之間的傳遞(transmission)途徑,主題較類似大學的投資學。上述的番茄醬經濟學家多半指研究偏向資產定價的財務經濟學家。
  • 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從資本需求者的角度出發,探討企業和銀行間的借貸融資或發行股票行為,研究資本流動性(liquidity)、公司併購(M&A)、是否花錢在研發(R&D)、雇主和員工之間的薪酬等,主題較類似大學的財務理論與政策。
近年來兩者的研究有愈來愈多雷同之處,舉金融海嘯之後的研究為例,研究AP的人在意資產價格為何突然滑落,到底價格是否存在著泡沫(bubble)一直在財金研究間無絕對定論,光是如何定義泡沫在學術界還無一致共識。而研究CF的人在意銀行和企業及個人借貸的循環(credit boom & bust)和資金流動性的問題,信貸恐慌和快速的資產拋售在公司和金融機構之間如何發生。兩者也同樣在意如何避免下次的金融海嘯再次發生,因此不論是央行或者類似金管會的組織皆投入心力如何察覺下次的金融危機並訂定金融監管(financial regulation)制度。

參考資料: Summers, L. H. (1985). On economics and fin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0(3), 63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