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226 Nobel Economist: Edward C. Prescott


在60年代,當時著名的經濟觀點是菲利浦曲線,失業率和通膨率具有反向關係,但70年代初石油危機所造成失業率和通膨率同時攀升,許多實證資料對此觀點提出質疑,對此現象Kydland和Presott提出消費者和廠商會預期經濟政策而採取行動,但如果政策制定者採取權衡性而非一致性策略,會讓其政策效果不彰,也就是貨幣、財政政策不能朝令夕改,例如在景氣不好時採取擴張的貨幣政策並且降低稅率,但等到景氣回升時改回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調升稅率,政府應有明確的長期目標像是維持低通膨或者低失業率,讓民眾和企業遵循。兩位同時也主張經濟體系的波動來自於供給面,技術革新會對整體經濟產出帶來長久性的改變。

提出這類問題的其中一位作者: Edward Prescott 出生於1940年12月26日,在2004年獲得諾貝爾獎,研究領域主要在總體經濟學,特別是在實質景氣循環(real business cycle), 財政及貨幣政策,Prescott和他在卡內基梅隆經濟的得意門生Finn Kydland在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time consistency)和造成景氣循環的背後動力研究,使兩位在2004年共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殊榮!

Prescott 大學時就讀Swarthmore 學院,一開始曾考慮就讀物理系,但由於不喜歡成天待在實驗室,比較喜歡研讀數學理論,研究所畢業後選擇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身受當時剛成為教授的Robert Lucas (95年得主)的影響,選擇總體相關議題進行研究,兩人探討不確定情況下的投資以及失業和搜尋(Unemployment and Search) 等議題。畢業後先後在賓州、卡內基梅隆、明尼蘇達大學等地任教。著名的得意門生除了Kydland外,也包含Mehra,兩人研究著名的股權溢價之謎(equity premium puzzle),探討為何股票的收益率遠高於無風險資產國庫券的利率。此外也與他的學生Hodrick提出Hodrick-Prescott filter計量方法,解決時間序列資料中的周期性因子。

Prescott 小時候曾參加過威廉波特少棒聯盟比賽,大學時是學校美式足球隊的隊長,在明尼蘇達教學期間,也抽空擔任青少年足球(soccer)隊的教練!

參考資料: Nobel Prize Website
Photo: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