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Background of U.S. Economics PhD: Undergraduate | 美國經博的孕育搖籃


美國的經濟博士生的背景和從哪裡來,是很多申請者感興趣的議題,根據Siegfried and Stock (2007)的研究,1997~2002年間畢業的美國經濟博士生,總共有162位大學是就讀南韓的首爾大學,遠超過第二名的哈佛大學(74),台灣大學則是名列世界第三(63),超過柏克萊(54)、史丹佛(40)、耶魯(32)、普林斯頓(30)、MIT(30)等世界名校。

由於在美國就讀經濟博士,許多學生是沒有經過碩士的洗禮,而是大學畢業後就申請博士班,這是因為經博的訓練模式,第一年就修個體、總體、計量三門主科,第二年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選擇(兩個或更多) field課,前兩年就如同碩士(大學)生一樣,主要工作就是修課,後三年就專心做研究寫論文。也因此調查範圍限定在畢業的大學部,並不包含研究所。除了美國多所學校上榜外,南韓(首爾、延世、高麗大學)、中國(北京、復旦大學)、印度(德里、加爾各答大學)、及日本東京大學都排在榜上前25名。



而兩位作者Siegfried and Stock(2015)在將近十年後,又做了2008~2012年間的調查,第一名同樣是首爾大學(111)領先其他學校,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學校的崛起,包括北京大學名列第二(81)在內,還有武漢、人民、復旦、南開大學在這段時間都產出超過30位經博生,相比十年前只有北大和復旦達到。而台大的平均人數則是比十年前略為下降(63/6 -> 45/5),不過總人數還是小勝MIT、芝加哥、西北、普林斯頓等名校。

除了中國、韓國這兩個留學大國外,土耳其也有兩間學校上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許多當代的著名經濟學家都是土耳其人,像是Why Nations Fail的作者Daron Acemoglu (MIT), Economic Rules的作者Dani Rodrik (Harvard)都來自土耳其,我在杜克念經濟碩士時,好幾位老師和同學也來自那裏。

而美國長期以來也吸引很多中南美的優秀學生來唸經博,以前我和一位墨西哥的同學聊天,他常跟我開玩笑說如果留在墨西哥念ITAM碩士,當時不用跟我們這群各國高手拼,可能直接到top 10學校讀經博~從過去的榜單來看,確實是比我們杜克是更好的跳板。(ITAM榜單)

相比之下,歐陸學生反而在這兩個研究算是比較少的,只有義大利的名校Bocconi上榜,猜測可能是因為歐洲也有很多好的經碩、經博作為選擇。(英國的LSE, Oxford, UCL, Cambridge, 法國的PSE, TSE, 西班牙的UPF, BSGE)

至於美國本土學生,作者也提出一點很有趣,如果跟整體學生數做比例的話,很多優秀的liberal arts school像是Williams, Swarthmore, Wellesley (衛斯理), Amherst College, 才是美國經博生的搖籃。

而近來美國的學校也慢慢增設經濟碩士,當成經博的銜接,如果這類研究十年後再做一次,而且也調查一下碩士來源的話,或許我的母校也可以名列前茅!

以下列幾間有公佈經碩placement的學校榜單:

Data and Table Source:

Siegfried, J. J., & Stock, W. A. (2007). The undergraduate origins of PhD economist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38(4), 461-482.
Stock, W. A., & Siegfried, J. J. (2015). The undergraduate origins of PhD economists revisited.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46(2), 150-165.
SaveSave